綁架是一種比殺人更加邪惡的犯罪,殺人伴隨著死亡跟著結束,


綁架卻是在被害者內心留下深刻的傷痕,持續不斷地折磨著被害者。


 


一個渴望愛與關心、渴望家人的陪伴的女孩子,那年她十歲……


就被綁架和囚禁了整整3096(長達8年之久),一個自我暗示性的逃脫與自由,


被囚禁在狹小密室內靠『想像』熬過了無數個艱苦的夜晚,一個患有精神方面疾病的綁架犯,


到底是預謀犯案還是隋機綁架…這個疑問隨著加害者的自殺而不了了之;


被害者(娜塔莎)對於加害者(沃夫岡)的憐憫值得我們去探討,


雖然外界的眾人們以『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才圈固娜塔莎的症狀,


而這份長達八年的綁架在逃脫後曝光在社會大眾的目光下。


 


對於綁架犯沃夫岡的認知,藉由被綁架者的角度來了解,從為了「生存」而順從沃夫岡


而最後沃夫岡卻也提出與少女娜塔莎共度一生的『邀請』亦或是『請求』?


綁架犯沃夫岡試圖對她娜塔莎進行人格上的改造,建立起她對於現實社會的精神牢籠,


沃夫岡是患有強迫症以及幻想症的雙重人格,利用娜塔莎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唯一世界,


而這份絕望的壓力,令自己無法信任所建立的世界,在娜塔莎逃脫後崩毀


…最後導致沃夫岡的自殺。


 


 


此書已被害者的觀點也就是被綁架者娜塔莎的角度,來探討加害者的心理狀況,


此書突破了所有書籍以來前所未有的境界,第一個是被害者自述被綁架日子的生活,


這是一種自我擺脫過去的方式之一,但無疑的也是再次挖起被害者心理瘡疤的自述,


作者(亦也是被害者娜塔莎)以第一人稱來描寫自我心裡狀況,


細膩地刻劃他在這3096天內的過程,


彷彿將讀者們帶入那狹小幽閉的囚室與娜塔莎一同體驗恐懼、害怕、痛苦、悲傷、孤獨、發狂的心理路程,


甚至有過自我了斷的想法;對於自由及家人的渴望是她在那像是永無止境的囚室中,


唯一支撐娜塔莎的曙光,是帶領她逃離囚室以及飛向自由的世界,


放棄希望娜塔莎何嘗沒有想過,但是她的名字將會被世人遺忘,埋沒於懸案之中,


此書已開放性結局來收尾,給予讀者們廣闊的想像空間。


 


『分崩離析的世界、不存在的狀態、痛苦與飢餓、幻影與真實之間的夾縫、真相、對生命的畏


懼、逃向自由』這些歷程,是娜塔莎生命裡被綁架的歷程,


文末則是以一個是社會事件作結尾,社會大眾們的對於她與綁架犯的生活,


在好奇心驅使下,以各方面的揣測來解釋娜塔莎以及沃夫岡共存的生活,


在社會輿論下,娜塔莎是否如書中結語那樣,擁有一個自由的生活?


 


由此書我們社會大眾應該檢討對於受害者的保護以及對加害者的輿論,


娜塔莎也藉由此書來令你我省思這方面議題。


 






感謝商周出版給予的試讀機會。希望還有機會在閱讀貴出版社的書籍。


 引用網址:http://cgi.blog.roodo.com/trackback/1497179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夜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